“深圳吸引人才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人才 '孔雀东南飞' 的1.0阶段,2000年左右开始的 '海归' 人才规模引进的2.0阶段,现在正进入规模化,制度化引进全球专家人才,批量吸引全球优秀留学生等青年人才的3.0时代“。
11月1日,备受关注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正式施行,为特区广聚天下英才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条例”明确每年的11月1日为“深圳人才日”,“条例”提到: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申请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对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以由政府财政性资金给予补贴。以财政性资金为主设立的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应当向相关人才开放共享。这说明深圳市将注重加大对用人单位和人才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活力,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深圳将加快推动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完备的现代产业系统,以产业发展集聚人才,以人才支撑产业发展。”
条例公布的当天下午,全国首个以“人才”命名的深圳人才公园正式开放。公园与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相连,毗邻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历时8个月设计建设完成,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园内处处风景如画,宛若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颗璀璨星辰。
公园通过雕塑组群,数字元素,文字符号等形式,建设人才功勋墙,汉字部首长廊,π桥等人才元素景点,重点展示名人风采,传播人才文化。求贤阁,群英荟内设有人才多功能厅,院士讲坛,创客空间,人才体验馆等,全方位,立体式展示深圳人才风貌。
由深圳各方面举措可见,人才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为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贡献着巨大能量,在深圳发展过程中尤为明显。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转变,归根结底在于人才支撑。通过吸引顶尖人才,深圳从“跟随创新”迈向“源头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有效聚拢各类人才,合理高效运用人才,集中精力培养人才,为深圳打造“中国新硅谷”提供坚实的后盾。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深圳科学规划的主旋律,龙岗区作为深圳“东进战略”的核心区和主战场,以“科教高地,创业新城”为建设重点,不断完善政策供给力度,扩大覆盖面,提高扶持精准度,逐渐形成具有龙岗特色的创新体系及环境,恰恰也为恒明ONE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作为龙岗区重点项目的恒明ONE,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园区以“物联网”为核心特色产业,高度聚集以“文创”为辅的新业态,共同丰富园区的产业生态圈,为园区创造更多“溢出效应”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园区建成后预计将有上千家高新技术及文创型企业入驻,为区域释放大量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与恒明ONE达成战略合作的陈国良院士工作站,荣事达国家级双创中心,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众多创新资源,加之园区定制化的“孵化+加速”模式,全方位的“十八大服务体系”等芸芸,均为高端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多层面的辅助及良好的发展环境。
恒明ONE将积极响应“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以”人才“作为战略支撑,全力实现‘优势产业引才与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互动并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凝聚起创新人才“强磁场”。